在北京启点名星艺术教育的课堂上,好的口才教育从不只是“教孩子说话”,更是帮孩子把“看见的、听懂的、读懂的”变成“能清晰表达、有温度传递的”。今年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,启点名星艺术教育精心打造了以“铭记历史、致敬家国”为核心的主题特色课,不追求“速成表达技巧”,而是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,让历史变得可感、让家国情怀有处安放。今天,想与家长们分享课程中的一些片段,看孩子们如何在语言学习中与历史对话、与家国相连。
不是讲历史,是让各年龄段的孩子懂历史
我们深知,不同年龄段孩子对历史的接受度差异很大,因此课程从基础能力准备到历史认知内容,都做了精准适配,力求让孩子们在适配节奏下“学得会、有收获”。
在基础准备上,趣味基本功分层递进:幼儿班练基础口部操、气息操,帮孩子清晰发音、适配儿歌情感;初、中级班强化口部灵活性与气息持久度,满足长段表达需求;高级班通过多组专项口部练习与腹式呼吸训练,提升发音耐力与气息控制,为复杂语句表达铺路。
历史认知更贴合接受力:低龄孩子通过主题图文认识九三阅兵方阵、知晓阅兵意义,了解抗日战争历程与爱国内涵,初步感知抗日战争正义性,体会国家力量。有基础的孩子聚焦九三阅兵、九一八事变等核心史实,梳理14 年抗战时间线;高龄孩子结合史料深入分析关键历史事件,引导主动思考历史背后的意义,让孩子真正理解历史,而非死记硬背。
懂历史到会表达:让孩子把心里感受说出来
很多家长觉得口才课是“练背稿、练台风”,但这门课更看重“表达的真实性”——先让孩子对历史、对英雄产生真切感受,再教他们用合适的方式把感受说清楚。
幼儿班学《小英雄新唱》,先帮孩子理解“青纱帐”、“红缨枪”的历史内涵、“白鸽子”的象征意义,带着崇敬与朝气练唱,还搭配简单模拟动作让情感表达更鲜活;初级班学《致敬英雄,珍惜现在》,先通过影像资料让孩子直观感受历史场景,引导他们说出内心真实想法后再融入表达内容,同步教站姿、停顿等基础技巧;中级班练《在中国大地上报道》,重点教孩子用气息调控语气,精准传递“铭记历史、珍爱和平”的情感;高级班学《清澈的爱,只为中国》,先讲英雄事迹帮孩子理解“家国热爱”的内涵,再细化演讲中的停顿、重音处理,让真挚情感与专业表达相辅相成,拒绝机械背稿。
让家国情怀变成“孩子的日常认知”
本次特色课没有刻意的“结课表演”,却把“家国情怀” 藏在课堂的每个细节里,连综合能力培养都围绕“认知- 表达-内化”层层递进。
幼儿班通过绘本感受先烈的勇敢品质,再用简单语言表达对“珍惜当下”的理解;初级班了解抗战文物(干粮袋、泛黄家书等)背后的故事,触摸历史细节后分享自己的感悟;中级班回顾14年抗战历程,直观感受“胜利来之不易”,再联系日常生活思考“如何守护和平”;高级班则引导孩子把英雄精神与自身成长结合,思考“如何以行动传承精神”,课堂上常有孩子主动提及“要踏实学习,未来为国家做力所能及的事”,让精神认知自然转化为成长动力。
口才的底色,是孩子对世界的理解
回望本次特色课的点滴,看到的不只是孩子们在课程中展现出的表达能力阶段性变化,更看到他们眼里多了对历史的敬畏、对家国的认同,对“英雄”“责任”有了更具体的理解。
对孩子而言,“口才”从来不是单纯的技巧,而是“表达自己对世界理解”的工具。当他们能把对历史的认知、对家国的热爱,清晰又有温度地说出来时,语言就有了真正的力量。我们能做的,就是搭建这样的课堂,帮孩子把心里的光,通过语言照亮出来。
未来,启点名星会继续设计更多有温度、有深度的特色课,不急于求成、不追逐表面效果,只愿陪着孩子在语言里慢慢成长,慢慢读懂世界、读懂家国。